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一周星期六
- WCCM Hong Kong
- Mar 6, 2020
- 2 min read

默觀的人,可能沒有太多可誇的天賦,但他們需要善於處理那怠惰惡魔。任何惡魔都是心中半自主的力量,阻止恩寵進入。怠惰是一個強大的惡魔,因為人可以把它推開,但一不留意,即會返回。它的症狀很普遍:灰心、不安、絕望、不再嘗試放下。每位朝聖者都反覆受此誘惑,時常經受考驗。根據其中一本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的經歷中,他被一種強大的三重魔幻所誘惑。但是「魔鬼用盡了各種試探後,就離開了他,再等時機。」【路4:13】也許,正在革責瑪尼園。
當他在最後一天清晨到那裡時,即使他的朋友們都在他身邊沉睡,他也遭受了恐懼和顫抖的死亡,孤獨的深淵。 「我的心靈憂悶得要死」【瑪26:38】,聖史路加作為最寫實的福音書作家之一,他說,在精疲力竭的這一時刻,在絕望的邊緣,「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給他,加強他的力量」【路22:43】。天使可能不會留下,但是,當你可以面對自己的悲傷時,天使們會在需要時出現。
當我們心碎、憂悶得要死時,我們感到離異。無法送走的損失、悲劇性的被誤解,惡魔等都使我們相信,我們無助地與世隔絕:與所有人和一切離異。看來能把我們與他人或世界聯繫起來的一切,現在都似乎是膚淺的,顯然是錯誤的安慰。
這種內在的破碎可能會壓倒一切,但又或者會導致心靈的悔疚。當我們備受誘惑,否認和拒絕恩寵,我們仍可保持那破碎的心敞開,以保護我們那受傷的自我,如此,就會出現悔疚的恩寵。悔疚刺穿了分裂的幻覺,而執著幻覺似乎是更安全的。然後,從痛苦中保持開放的內心,便會湧出憐憫。
認真來說,在恐懼與萬事萬物離異,會慢慢看到,我們其實是萬事萬物的一部分。直到那四十天完成,還會有一段時,也許是幾十年,我們都會在這兩種現實的呈現之間切換。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