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一周星期五













当听到施虐者从走廊逼近的脚步声,房门打开,他们为应付即将承受的恐惧,厌恶和羞辱,,他们一再受虐前所建立的防御机制。他们逃脱的方法,是幻想自己飘到天花一偶,低头凝视正惨遭施虐的并非自己。


这应对方法当时确实凑效,但长大成人后却酿成成问题,因为他们自己自己至今从未真实存在,也从未跟同伴忧戚与共。萦绕他们的自我疏离感带来挥之不去的恐惧,冷漠和非理性,对他们生活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


过去千年年,一直有意见认为儿童随年龄增长会克服这痛楚,但今天却曾经,童年受虐对个人日后生活的影响和扭曲何等巨大。在日常的生活处境中,把自己看成罪有应得的受害者,这扭曲的观点夺去了他们人生旅程中每个此前寻常应有的喜乐和奇妙。


然而,这段经历的核心是一个疗愈过程。其中,恩典会出奇不已地降临,而这常发生于情况快变得很难哑忍之时。恩典可以出现于一段偶然听到的对话,一个呢喃细语,一个表情,一本读物,或一棵在寒春阳光照耀下提早发芽的杏仁树。或着是一个人物。恩典不逼迫,但威力强大。它没有进一步侵蚀我们已经有限的自由,而是慢慢地成为势不可挡。我们拒绝接受,是因为它暴露了我们宁愿压抑的痛苦,我们难以充分唤起的段段记忆,恩典不会冒犯亦不取代我们。它所表达的爱远超于此。


在我们的心灵荒漠,“疗愈之泉涌流”,恩典如泉水,福泽最深层的痛楚和对现实的恐惧。这片荒漠容让真挚的相待,而任何能够做到我们至此的东西皆是神圣的对默观的人来说,踏进心灵荒漠这最直接的过程,是一种重复却时而重复的寻觅。它触发一段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放下,并重新思考过往建构的人生图鉴,实际上获得转化。


诚然,默观的果效将引领我们觅得所需的其他恩典和治愈之源:一个安全场所可以恢复宣泄被羞辱的情绪,领悟到一群友人,他们纵有不足却可向你传递看似失落已成久,亲熟的你,明白你所受的痛苦的救主,他正在温柔地带着你迈向新的生活。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