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四旬期反思 - 四旬期第一周星期三
- WCCM Hong Kong
- Mar 3, 2020
- 2 min read

灵修是一种普世智慧。它是所有伟大宗教传统的核心,对人性实相富挑战性的觉察。它表达对我们简朴本质的深刻洞见。它与理论无关,尽管它缠绕于众多的哲学思想和体系。灵修并非要驾驭一套复杂的理论,或去穷究神秘的知识。它不依附于特定的信仰体系,但我们可以确实地谈论印度教、佛教、犹太教,或基督教的灵修,从而肯定其普遍性和多元形式。加上一些条件(如将其独立于消费主义),我们甚至可以谈及世俗灵修。
通过包罗万象的实践,灵修发展出一个由不同宗教信徒组成的信仰群体。在这壁垒分明的世界中,就连对方的生存权利也常遭剥夺,灵修乃弥足珍贵的无上智慧。区分信仰与信念这两个常被混淆的概念,有助大家看到我们与全人类所立足的潜在共同点。
挑战在于,一方面我们不要为吸引信众而矮化这智慧;另一方面,不要让它看来深奥难懂或专门。发现小孩也可灵修,并具备一种未被察觉的天赋,即其长辈早已遗忘的那份内在宁静,对那些想推广灵修益处的人来说,是一项重要宝库。问谁能对一群在深度灵修中的小孩充耳不闻,他们所表现出的沉静,活灵活现地彰显圣神亲临教导我们?谁能不被感动,因而惊奇呢?
默观练习是一件我们以它为目的而做的事情,是单纯爱好,而非追求回报。倘有任何益处,尽皆其副产品,而非修习的原因。从童年开始,它就可以让小孩子为平衡而和谐的生活做好准备,并塑造他们,透过这生活方式而免陷于极端主义和成瘾的险境。对那些经已迷途,并坠进失常、时而自虐的生活方式的人来说,它也是一种更新。默观使我们重新找到平衡点。它帮助我们活出中道(via media),这也是耶稣有关窄门小路的教导,引领我们到永生之源。
所有智慧传统皆肯定活出中道的价值和必要。然而,不像我们那沉溺于刺激和新颖的文化所相信,不执两端并非选择平淡无奇的生活。不落二端的中道日渐锐利,成为恰到好处的利刃。最终两边彻底消失,就像数学里的「一点」,被认为只具位置而没有量值。当很小的物体落在中道的刀锋之上,它变得异常巨大,实质无限扩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