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 发现若望格世安的教导

当若望迈恩成为一位隐修士时,他「被给予了另一种默祷方式,他在本笃会初学生的身份状况中以服从接受了它」。他在《革撒玛尼会谈集》中解释说:「回想起来,我将我人生中的此一时期视为伟大的恩典。不知不觉的,我的初学导师就开始规划去教导我与我生命的中心分离。我学会了超脱对我来说最神圣的操练,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自己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我学会了在天主之上建立我的生活。」他的信念「天主不会让我永远在旷野里徘徊,祂会把我召回到祂的道路」是合乎情理的。我将让你在书中发现若望迈恩如何被引向奥斯定·贝克的书《神圣的智慧》,然后又转向格世安的《会谈集》。用若望迈恩的话说:「在他的第十会谈中,我非常惊奇地读到了使用一个单一的短语来达到祈祷所必需的宁静之操练 - 『思维驱逐并抑制了所有丰富思想的麻烦,并约束其达至一个单一词汇的贫穷』。阅读格世安的话语和他《会谈》的第十章中有关持续祈祷的方法,我再次回到了家,回到了短诵的练习中。」


若望格世安(365-435年)曾强烈地受到艾瓦格略的影响,他在沙漠教父和教母中最尊敬他。但是,从他的《会谈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曾坐在艾瓦格略的脚前受教,而且还坐在至少15位其他男女院长的脚前,并且将他们的教导也变成了自己的教导。他软化了一些沙漠教导的严苛性,简化并使其适应南高卢的环境,当他离开埃及沙漠后建立了两个隐修院,一个为男人,一个为女人。此外,他在多样性中创造了一致:他根据沙漠男女隐修院长的个人语录和教导,构想出了一个条理清晰的实践和思想体系。他确实是负责将沙漠传统带入拉丁语西方世界的人,并因此对圣本笃和​​整个西方隐修运动表现出了一种巨大的影响。尽管圣本笃建议他的隐修士们每天都阅读格世安的作品,但此操练也在本笃传统中被忽略了数个世纪。若望迈恩和文之光再次将其引起基督徒世界以及本笃会兄弟姐妹们的注意。再一次地,若望迈恩并没有如他起初接纳格世安的教导时而已,而是也对它进行了调整 - 这次不仅是为了隐修者,而且也为了20世纪的在俗男女。


格世安的教导是以公元4世纪时埃及沙漠隐修士们的教导为基础,而20世纪的一位印度教僧侣则证明了这种祈祷方式是多么的普世性。我们在两者中都发现了用一个词来作为辅助手段,使我们充满各种思想的忙碌思维变得平静的同样坚持。 格世安和 Satyananda都认为此一祈祷短语的重复是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是一种超脱的方法,一种训练思维以实现不费力的专一专注之方法,从而引致平静的祈祷和默观祈祷,并留意在我们心中的天主之慈爱临在为终极目的。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