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7. 谦卑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来不重视谦卑的美德。相反﹐自我主张,过份自信﹐物质上的优胜﹐名望和别人的尊重却被推祟。我们甚至把谦卑等同于屈辱。有谁会喜欢受屈辱呢?


但对于沙漠教父教母来说﹐谦卑从来不等同屈辱; 它是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圣本笃同样认为谦卑是其中一种主要的美德。他所指的主要是基于修道院生活的背景﹐但依然与我们现在息息相关。他把迈向谦卑的路程形容为十二级的阶梯。最初两级是达到谦卑美德的基础: 「谦卑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把对天主敬畏之情时常放在我们的眼前﹐而且永不可忘记。」我们敬畏在大自然的天主和包围着我们的宇宙﹐我们凭直觉看到那可见的彰显著那不可见的﹐并且尊敬神圣的那位临在于我们相遇的人身上。


敬畏的态度带领我们明白我们对天主的需要﹐从而踏上圣本笃所指谦卑阶梯的第二级 – 舍弃我们以自我中心导向的生活。我们的助佑铭是「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罢!」(路22:42) 我们不再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感受﹐相反﹐我们考虑别人的需要: 「快乐就是那些能够把所有人类的福祉当作自己的福祉而喜悦。」(艾瓦格略Evagrius)


阶梯往后的梯级强调服从的重要性 - 深切聆听﹐我们在之前的书信中已经看过了。


阶梯的第九级是 : 「我们控制我们的舌头,保持沉默; 除非有人向我们提问﹐否则要保持缄默。」换句话来说﹐我们应该聆听他人﹐而非要求别人聆听我们。这再一次与我们的自我高傲和对自以为真理的坚持有关。在这方面的谦卑美德是相当具挑战性的,甚至对于艾瓦格略也是如此。有一个关于他刚到旷野的故事。他 (或许是向Macarius the Great) 提出以下的问题 : 「请给我一些忠告﹐我怎样可以拯救我的灵魂 ? 」这是大多数与高僧见面时的开场白。沙漠隐士会给前来拜访的人几句说话﹐但这些忠告通常也是一针见血﹐好像他们一早已凭直觉知道当事人想听到什么。故事继续如下: 「那高僧答他: 『如果你想拯救你的灵魂﹐在有人向你提问之前﹐不要说话。』此时﹐这小小的忠告令艾瓦格略很困扰﹐他表现出有点不奈烦地说: 「其实我已经阅读过很多书籍﹐我确实不能接受这种忠告。」很明显﹐艾瓦格略在他自己的高傲上﹐还要下一点功夫。故事的发展带点讽刺 : 「从这此拜访中﹐他获得了很丰富的收获﹐之后便离开了。」


在我们的默祷修练上﹐我们确实需要这些谦卑梯级。我们需要把以自我为中心的﹐充斥著成就和高傲的意念﹐抛诸脑后﹐反而把我们的思念停留在上主的临在当中。在一切谦卑当中﹐我们知悉我们对上主的需要﹐让我们信实地坚守我们的修练。天主的平安超越一切所能理解的﹐它是一份恩赐﹐而非一份引以为傲的成就。因此﹐我们需要每天在真正的谦卑中﹐在信德和望德中﹐重新开始。若望迈恩和文之光神父经常提醒我们这个需要。他们强调﹐虽然我们已经在此道路上走上一断颇长的时间﹐然而我们所有人也是初学者。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