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7. 福音的重要性

我们震惊于当今的基督宗教以巨大的形式多样性表达出来。我们中的许多人认为,如果我们回到基督徒时代的开始,我们将避免这种多样性并发现一种纯粹的形式。不幸的是,这只是一种幻想。文之光在《耶稣,内在之导师》中提到说:「认为曾经只存在一个整体单一的基督徒正统,后来却被破碎或稀释的观念,并没有得到福音中观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支持。」 (第76页)


耶稣是一位具有魅力的导师,他以口述分享了祂的智慧,试图抓住祂教导的真正精神是非常困难的。初期的基督徒们听到了符合他们的世界观并引起他们共鸣的信息。因此,祂的话语被其文化,智力,心理和情感框架所过滤。结果就是对耶稣的生活和教导有各种意见分歧的解释,而每种解释都有自己的偏爱,因此有矛盾。 「圣路加在其福音的开头标注说,在耶稣复活之后的一世纪还有许多其祂书籍在流传,'遵循着目击证人和福音的仆人们所传下来的传统。」 (第75页)。


文之光继续说道:「我们永远无法确定,『事实上』是谁写了认为是玛窦、马尔谷、路加和若望等人的福音。耶稣以口述的方式传达了祂的信息……这是『具有权威之人的活泼的教导……作为文本,它们在口述和书写传统中都得到了发展,但借着个人祈祷和公共讨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第71/72页)我们还必须记住,『这四本公认的福音』是在他们描述的事件发生后的两三个世纪才写成的,是为居住在巴勒斯坦以外地区的人们而写……它们是以不同的窗口透视相同的现实。」 (第76页)


此种初期多样性的证据可以从传给我们的经文中找到。保禄责骂格林多人的「争执」,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在说,『我是属保禄的』,或者『我是属阿波罗的』; 『我跟随伯多禄』或『我是属基督的』」。我们在《宗徒大事录》和《迦拉达书》中读到甚至在伯多禄和保禄之间,保禄和雅各伯以及若望和多默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些分歧是无益的,尤其是因为它们发生在可怕的迫害和殉道时期。


此外,在这些初期世纪中,实际上没有公认的机构叫做教会。主教很少,没有信条,也没有公认的圣经正典。除了在亚历山大,那里有一些专用的建筑,是被罗马帝国所保护的粮仓,出于安全原因,人们都是在分散的房屋中团聚,这与我们目前在世界各地的默祷团聚非常相似。


为了应对这种多样性,里昂的主教依肋内 (Irenaeus)(公元130-202年),现存的少数主教之一,决定只承认四部福音,即玛窦、马尔谷、路加和若望,以及圣保禄的书信为「正统」,即「正确的思想」,其将成为准则的「正典」,以期在初期教会中实现某种合一为目标。他选择了若望福音而不是多默福音 - 尽管后者在当时很受欢迎 - 完全出于个人的选择:他的老师波利卡普(Polycarp)曾是若望的门徒。因此,依肋内可以声明最重要的宗徒继承。其它的福音 - 以及使用它们的团体 - 被认为是「异端者」,字面意思是「某人选择的」。他们中一些人也是宗徒门第,但依肋内感到必须将界限划在某处。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