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接纳静默
- WCCM Hong Kong
- Jan 12, 2011
- 2 min read
对于我们许多人而言,无意识地支配我们的主导情绪是不安和恐惧。根据若望迈恩(John Main)的观点,它们阻止我们拥有进入静默的勇气。这些强烈的情绪要么是由于外界的刺激,引致我们感到对自己的生活无能为力;要么是由于内在状态,主要是缺乏自尊,当我们太留意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时。这些外在恐惧可能基于某一真实状况,而内在恐惧则基于错误的观念,仅是一种认知。它们是基于缺乏真正的自我认识,正如我们忘记了我们整个存有的真理。若望迈恩不断地为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借着进入内在,我们可以体验到「在我们存有的终极中心,我们的所有品质和能量的和谐,其正是所有存有的中心和源泉……爱。」
这些情绪并不是使我们踌躇进入由默祷所引致的内在静默之唯一因素。进入内在并发现一种不同的存有方式与现今对重要事物的看法背道而驰。我们的社会专注于物质层面,甚至否认除了理性和觉悟的意识层面之外的任何超越事物。意识被认为是大脑的一种新兴特性。一旦大脑不再运行,等待我们的就只有遗忘。这真是对人性的有限而令人沮丧的观点:我们仅仅是有机的生物计算机,对来自周围状况的刺激做出反应,与生俱来就是要肯定自己, 行动, 并且实现。难怪觉得毫无意义和疏离感在我们的时代如此普遍。对此问题的解药就是静默和好好的存有,而却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在其内,我们可代替那更有利地实现我们清晰的唯物主义目标。精神和灵魂的存在被否定;它们被认为只是对永生不切实际否认愿望的回应。别介意,此观点已与数千年来的哲学和灵修思想相违背。仅列举几个最近的例子:早在20世纪初,精神科医生荣格就曾触及此彻底的怀疑:「关于人类心智意识之下所可能具有的其他层次这个假设,不会引起很大的反对。但是关于在意识之上的其他层次, 听起来似乎像是一种背叛人类天性的推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宗教经验之种种》中强调:「我们的正常觉醒意识只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把这一切分割到最微细的部分,那儿潜在着另一完全不同形式的意识。」尽管在此千年之中有这些和许多其他的声音,大多数的科学家还是坚决拥护其有限的唯物主义和机械论的观点。
在这方面,若望迈恩借着鼓励我们成为反文化者而引领我们,进入静默并亲身经历比我们思想之外更多的东西。他在《沉入静默》中解释说:「只有接纳静默,人们才能认识自己的精神,只有遗忘于无限的静默深度,他们才能显示出精神的源头,在其内,多样性和分歧消失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