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的传统的根基
- WCCM Hong Kong
- Dec 31, 2013
- 2 min read
在此《每周教导》系列中,我将聚焦于若望迈恩和文之光的一些核心文本,我将它们推荐给任何认真对待我们默祷传统的人。
我想从若望迈恩的《基督徒默祷-革撒玛尼会谈集》开始。在其内,若望迈恩讲述了他如何从1954年开始,在马来半岛(今马来西亚)的英国殖民地服务期间,发现了默祷的简单操练。在他的工作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印度教僧侣 Satyananda,他领导着一间修行所和一所孤儿院,并「对他的平和与镇定的智慧留以深刻的印象」。会议的业务方面结束后,他们开始谈论宗教以及他们各自如何祈祷。对那位僧侣来说,祈祷就是默祷,但若望迈恩唯一熟悉的默祷方式是依纳爵式,一种无层次的祈祷方式,它包括使用所有感官和想象力来在脑中形象化某个圣经中的事件。那位印度教僧侣解释说,他的默祷方式大不相同:「默祷非常简单,你要做的就是沉思……。要沉思就必须保持静默。你一定要平静而且必须专心。在我们的传统中,我们知道一种可以达到此平静和专心的方式。我们使用一个叫作短诵的词。要做默祷,你必须选择一个词,然后忠实地,亲切地和不断地重复它。那就是默祷的全部。我真的没有其它可告诉你的,现在我们就做默祷吧。」那位印度教僧侣所解释的与若望迈恩习惯做的依纳爵式很不同, 「在你的脑海中不要有思想,没有言语,也没有想象力。唯一的声音将是你短诵的声音。」
那位印度教僧侣继续说这声音的回响将引致我们整个存有的融合,并发现我们所拥有的与所有生物,整个受造界和天主的深层合一。用他的话说,默祷最终会引致一种「居住在我们内心的宇宙之神的意识」。这句话引起了若望迈恩的共鸣,正如他作为一个基督徒相信其本质是相同的:基督的神居住在我们心中。由于他是一名天主教徒,那位印度教僧侣帮他选择了一个基督徒短诵,因其本质是加深自己的信仰。从五年后他加入了伊灵本笃会隐修院成为一位隐修士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多么地真实。
我在多年里遇到了很多人,他们在马来西亚看到了若望迈恩对默祷的介绍,以此证明他从东方引入了这种祈祷方式,因此,它是基于印度教的不二论,非二元性,对他们而言默祷不是真正的基督徒行为。但这是一种误解 - 他们会谈的本质是关于默祷的实际操练,而不是对印度教信仰的讨论。此外,这种祈祷方式是普世性的;我们在所有主要宗教和智慧传统中都发现了此一训练。它不是依赖于信念和教条,而是依赖于实践经验。仅在多年之后的1970年,若望迈恩才在若望格世安的著作中发现了基督徒传统中的这种祈祷方式,我们将在下周讨论它。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