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神貧與救贖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6月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取自多瑪斯牟敦的《獨處思想》:
「我們越滿足於自己的神貧,就越接近天主。於是,我們在平安中接納我們的神貧,不對自己期望什麼,卻將一切寄望於天主。 」
神貧是通往自由的大門。不是因為我們一直被困在神貧本身所隱含的焦慮和束縛中,而是因為不在自己內尋找希望的泉源- 我們知道自己內沒有值得捍衛的東西,我們自己也沒有什麼特別可愛的地方-因此,我們走出自己,安息在祂內,祂是我們唯一的希望。
我們自己的生活常常是每日新聞的縮影 - 我們自己的不忠信、驕傲、虛偽、不誠實、不公義、偏見、嫉妒、浪費、污染。我們變得十分留意自己的貧窮,需要和渴望,以至於我們很欣慰的被《聖詠》 51篇的話語所觸動,並因它們對我們來說是那麼的真實而焦慮:
「天主,求袮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求袮使我心重獲堅固的精神。求袮不要從袮的面前把我拋棄,不要從我身上將你的聖神收回。求袮使我重獲你救恩的喜樂,求袮以慷慨的精神來扶持我。」
聆聽那些表示天主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的動詞:創造、更新、不要拋棄我、以袮的聖神持守我、賜我喜樂、扶持我。若望邁恩說:「祈禱是我們對自己的神貧和救贖的經驗。」我想再說一遍,因為這是他給我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導:「祈禱是我們對自己的神貧和救贖的經驗。」
我們的祈禱並不是對世界的拒絕,對我們內在的世界,我們內在和外在的每日新的拒絕。它不是對每日新聞和世界痛苦的逃脫。若望邁恩說,在默禱中我們不會拒絕世界,或建構與世界的對立。因此,我們並不是說外面有一個非常糟糕的世界,我們將創造另一個。那不是默禱,耶穌提醒我們天主是如此的愛著這個世界;天主不為世界定罪。
我認為你我能夠承認我們自己的神貧和對天主的需要,因為在默禱的靜默中,我們首先意識到天主之愛的深度,它對你我而言是真實的,就是我們被天主之愛所覆蓋和滲透的範圍。正是在這種愛的光芒中,你我才有勇氣去明認我們的神貧,我們在每日新聞中的角色以及沒有天主的幫助,我們無法行善。在天主之愛的光芒中,你我有勇氣去辨認出我們日常生活的虛幻本質。然而,我們對個人自主權,獨立性,受歡迎程度和權力安置了太多的重要性。
只有在默禱的靜默中,你我才能意識到我們是多麼的貧窮。若望邁恩說,我們在默禱靜默中對神貧的經驗是靈性發展的條件。我們需要這種理解,如果我們想要成長,就需要我們自己的神貧經驗,因為在我們的神貧中,我們轉向天主。
有一個美妙的聖經故事很好地闡明了以上的觀點。在《路加福音》第8章中西滿的故事,他是一位善良虔誠的法利賽人,邀請了耶穌共進晚餐。我認為西滿對耶穌很開放。他想更多地認識耶穌。因此,他請耶穌吃飯,並邀請了他的一些朋友。但是,有一位不速之客出現了,就是那位我們不知道名字的女人。她只是被西滿和他的客人們稱為罪人。她未被邀請地來到了晚宴,站在耶穌後面開始哭泣,因為在祂面前,她意識到了自己的神貧。但是,她也意識到,在祂的臨在中,祂對她的愛和完全的接納。於是,她彎下腰親吻祂的腳。她以愛回報。然後,她以其僅有的一件富有價值的東西,一瓶香液,來敷抹了耶穌。西滿和他的客人們都譏笑說祂與她完全是不搭調的。耶穌問西滿:西滿,如果有人欠你500塊,另一個人欠你50塊,他們又都不能還你,哪個人欠你的債更多?當然是那個欠了更多錢的人。耶穌說,西滿,當我進入你的房子,你沒有用水給我洗腳,也沒有與我行親吻禮。然而,這個如此明認自己的神貧和需要天主的女人,卻能夠以眼淚來表達她的懺悔。實際上,她用眼淚洗了我的腳;她很有感情的親吻了我;她能夠用此敷抹承認我。然後,耶穌轉身對那個女人說:「平安地去吧。」
這個故事邀請我們在心靈靜默中,去看到你我承認我們的神貧之方式,當我們承認我們需要天主時,我們是如何對指向我們的天主之愛,慈悲和善良保持開放。如果我們是那位自給自足的法利賽人,而他是個好人,那麼這個故事並不是要建立什麼是好與壞,而只是幫助你我看到我們可以忽略承認自己神貧的方式,因此,我們自己靈性成長以及我們成長為圓滿生命的條件。在我們的神貧中,我們才轉向天主,它被稱之為皈依。在這裡,我們開始探索一切都可在天主內找到的終生旅程。我們的喜樂和幸福都在天主內。默禱的靜默所教導你我的就是使此真理成為現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