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四旬期反思 - 第四周星期三
- WCCM Hong Kong
- 2021年3月1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1年3月19日

(聖博德紀念日)
今天的福音:「我衹願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若望福音5:17-30)。
今天,我願舉心向上,
呼求聖三大能的庇蔭,
我信唯一的天主聖三,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今天,我願舉心向上,
呼求創造天地萬物之主大能的庇蔭。
(聖博德禱文【護甲誦】 )
隨年歲增長,我感到自己日漸變得更有愛爾蘭氣味。家母是愛爾蘭人,家父是英格蘭人,而我則在英格蘭成長。長久以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略散發著蘇格蘭味道的英格蘭人。然而,我一直未完全習慣英格蘭人如何觀看及向別人報告的方式。我看到自己對現實存有兩個平行共存的視角。我越了解愛爾蘭,便越感受到被其敞開心扉。種族純淨只為種族主義者或民族主義者所杜撰的謊言,根本並不存在。以我的經驗,追尋並重視文化根源予人釋放,而社會頌揚多元文化有其裨益。
今天,每位智者也認為自己帶點愛爾蘭氣息。愛爾蘭特質乃一種精神狀態,容讓無拘的想像與現實在不同文化下交織得淋漓盡致。這解釋了儘管他們的語言、文化,宗教和自由受到箝制,愛爾蘭人仍智勝壓迫他們的英格蘭人。憑藉他們的信仰、幽默、對語言的熱愛,以及與土地、音樂和其他藝術的連繫,他們將屈辱轉化為勝利。他們為佔領者提供出色的將領和演藝人材。在二十世紀,這小島有一半人因飢荒喪生或逃亡,但卻孕育出無數成聖的罪人、偉大詩人,甚至11位諾貝爾獎得主,包括4位文學獎得主。(上文的聲稱只稍微誇張,你可查核是否屬實。)
縱使愛爾蘭天主教會的精神權威早已垮下,但早期世紀的信仰至今仍然活躍,或許這將是未來復興的起點。聖博德與若望.格西安【伽仙/嘉先】(John Cassian)活於同一年代,後者於五世紀把曠野智慧帶到西方。然而,曠野教父與原為隱修院教會(monastic church)的愛爾蘭教會之間早有聯繫。博德曾被擄為奴,逃脫後受嘉先影響在法國學習為隱修士。他重回愛爾蘭後以三葉草作為天主聖三【三位一體】的象徵去宣講福音。
斯凱利格·麥可島(Skellig Michael)位於凱里郡(Kerry)離岸七英里,於這片高聳海上的尖石頂端,有一座建於六世紀的隱修院。建造並於該處祈禱的隱修士若非瘋狂,便有其奧秘經歷 ,又或許像愛爾蘭混茶般的結合兩者。我曾到訪該地,感受到像除此天地交融之處以外,再無別處可體會到天主的瞬間臨在。這地方讓默禱隨處可見。
今天的節慶為我的四旬期送上暖意。我希望聖博德禱文能給予你同樣的體會。
文之光
Comments